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

DB63/T 2422-2025 公路建设湿地保护技术指南

  • 文件大小:463.65 KB
  • 标准类型:地方其他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公路建设湿地保护技术指南》(DB 63/T 2422-2025)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青海省公路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湿地保护,涵盖设计、施工及验收全过程。
    • 重点保护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人工积水地带和水域(不包括水田及养殖水域)。
  2. ​基本原则​

    • ​保护优先​​:避让湿地核心区,无法避让时采用生态损害最小的穿越方式。
    • ​生态修复​​:对受损湿地及时修复,维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生境完整性。
    • ​集约利用​​:改扩建工程优先利用原有路线及设施,新增用地需配套保护措施。
    • ​全程管控​​:严格施工边界,采用环保材料,设置湿地提示牌,加强人员培训。

​二、关键技术要求​

​(一)设计阶段​

  1. ​选线​

    • 避让湿地水系发育不完全区域,避免分割湿地、阻断水流或压缩过水断面。
    • 融合自然地形与景观,减少生境破碎化。
  2. ​路基​

    • 降低填方高度,收缩边坡,减少湿地占用面积。
    • 填料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砾)类土,采用碎石桩、盲沟等措施改善水循环。
    • 排水沟设计为生态型,纵向贯通并配套防渗收集处理系统。
  3. ​路面​

    • 优先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依据 DB63/T 812),改扩建工程回收利用旧料。
    • 路面排水通过拦水带、急流槽集中引流至保护区外,否则设置防渗收集池。
  4. ​桥涵​

    • 密集水系路段增设桥涵,桥面径流需收集处理。
    • ​动物通道​​:动物活动频繁路段不封闭或设置加高加宽通道,与桥涵合并设计。
    • ​特殊结构​​:穿越湿地优先采用钢波纹板(管)桥涵(依据 DB63/T 1735、2083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需用大跨径桥梁。
  5. ​其他工程​

    • 施工便道利用既有道路或设置在永久征地范围内,配套生态恢复方案。
    • 交安工程增设湿地保护提示标志。

​(二)施工阶段​

  1. ​前期准备​

    • 编制湿地保护专项方案,开展人员培训;临时设施(取弃料场、拌合站等)须设于湿地外。
  2. ​路基施工​

    • 剥离湿地区草皮养护并回铺,保护珍稀物种;施工后恢复临时排水设施。
  3. ​路面施工​

    • 温拌沥青施工按 DB63/T 812 执行;运输车辆封闭防漏,废料按环保要求处理。
  4. ​桥涵施工​

    • 桩基施工安排在枯水期,泥浆循环利用并达标排放。
    • 避让鱼类繁殖季及“三场一通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
    • 波纹钢管(板)施工按 DB63/T 1733、2084 等执行。
  5. ​生态敏感施工​

    • 动物活动区采用低噪声设备,动物通过时暂停施工。
    • 避让水生生物洄游期,必要时设临时洄游通道。
    • 交安工程减少对湿地的污染干扰。

​三、监督与管理​

  1. ​省级以上重要湿地​​需编制专项生态恢复方案,必要时实施生物多样性监测。
  2. ​禁止行为​​:不得设置难以恢复或影响湿地自然功能的设施。
  3. ​实施主体​​: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执行,设计/施工单位按标准落实。

​四、引用规范体系​

  • 整合 ​​国家标准​​(如 GB/T 43646 动物通道设计)、​​行业规范​​(JTG 系列公路工程标准)及 ​​青海地方标准​​(DB63/T 812、1733、2083 等特殊材料与结构要求),形成湿地保护技术闭环。

​总结​​:该指南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系统性提出公路建设中湿地保护的选址避让、生态化设计(路基透水、桥涵优化、动物通道)、绿色施工(草皮回铺、低干扰工艺)及严格监管要求,为青海高原湿地生态脆弱区的交通建设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