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T 178-2025 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快速检测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463.13 K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快速检测技术规范》DB3502/T 178-2025 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对柴油货车在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及道路上行驶时的氮氧化物(NOx)排放进行监督性抽测,涵盖排气污染快速检测的仪器要求、检测程序、实验验证及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国家标准(GB 3847、GB 17691)及行业标准(HJ 857、DB11/1476),确保检测方法与限值要求的一致性。
3. 关键术语定义
- 监督抽测:执法部门对柴油货车开展的随机性NOx排放检测。
- 氮氧化物传感器:基于电化学原理,通过电流信号测量NOx浓度的车载设备。
- 故障指示器:仪器故障时显示报警的装置。
4. 检测仪器要求
- 仪器组成:包括NOx分析仪、定位仪(精度≤5m)、数据发送仪(频率1Hz)、结果显示仪和报告打印仪。
- 技术参数:
- 测量范围:0-3000 ppm,分辨率1 ppm,响应时间≤5秒。
- 示值误差:±10%(如300 ppm时误差≤±30 ppm)。
- 重复性:低量程(0-90 ppm)绝对偏差±17 ppm;其他量程相对偏差±10%。
- 环境条件:温度5-50℃,湿度<90%,大气压86-106 kPa。
5. 排放检测程序
- 检测准备:
- 仪器预热后需用零气调零,标定气体浓度≥80%满量程(标准气体成分见附录B)。
- 车辆检查:
- 尿素箱为空或车载NOx报警器触发时,终止检测。
- 检测条件:
- 海拔≤1000米,检测路段高差≤100米,行驶距离≥1000米,速度稳定后开始检测。
- 停放地/维修地检测时,发动机需预热至机油温度>80℃。
- 数据读取:
- 每30秒移动平均计算NOx浓度,取所有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判定依据。
- 检测报告:需包含车牌号、排放标准、检测结果(ppm)、行驶里程、判定结论等(报告格式见附录D)。
6. 实验验证要求
- 示值误差实验:
- 使用300/900/1800 ppm NO标准气体验证,绝对误差需符合±10%要求(计算见附录C公式1a/1b)。
- 重复性实验:
- 中量程标准气体(如900 ppm)连续6次检测,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公式2a/2b),偏差≤10%。
7. 质量保证与控制
- 仪器需在检定有效期内,检测前必须通过标准气体验证。
- 标定气体纯度要求:氮气/合成空气中NO≤0.1 ppm,氧气纯度≥99.5%(附录B)。
8. 附录关键内容
- 附录A:仪器技术参数表(示值误差、重复性指标)。
- 附录B:标准气体成分要求(低/中/高量程校准气NO浓度分别为300/900/1800 ppm)。
- 附录C:示值误差和重复性实验记录表及计算公式。
- 附录D:检测报告模板,包含车辆信息、检测结果及判定结论。
9. 实施要点
- 执法依据:检测结果超限值(依据GB 17691等标准)判定为不合格。
- 技术核心:通过车载传感器快速获取NOx浓度,结合定位与数据实时传输确保检测可追溯性。
- 操作规范:强调仪器校准、车辆状态检查及检测环境控制,确保数据准确性。
总结:该标准为厦门市柴油货车NOx排放监管提供了完整的快速检测技术框架,涵盖仪器选型、检测流程、实验验证及质量控制,旨在提升执法效率与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