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4000-2025 高性能再生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694.25 K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高性能再生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DB15/T 4000-2025)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公路养护工程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采用再生集料和特殊沥青材料的磨耗层施工工艺。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罩面、车辙修复 及 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面 工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 16项行业标准,包括沥青材料试验(JTG E20)、施工技术(JTG F40)、再生技术(JTG/T 5521)、养护规范(JTG 5142)等,确保与现行技术体系衔接。
三、关键术语定义
- 高黏改性沥青:165℃黏度1.8-4.0 Pa·s,25℃弹性恢复≥90%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 高性能温拌改性沥青:135℃黏度1.0-3.0 Pa·s,温拌剂降低施工温度。
- 再生集料(RAP):沥青回收料经分档处理的粗/细集料,掺量30%-70%(粗)、0%-30%(细)。
- 高性能再生磨耗层:以RAP为骨料、高黏/温拌沥青为胶结料的超薄罩面层(UTOD-10、UTOD-5级配)。
四、基本规定
- 前期评估:既有路面需按JTG 5142和JTJ 073.1评估,处理病害后方可施工。
- RAP管理:分源、分类堆放,防尘防水,精细化分档处理。
- 设备要求:拌和站配备再生集料加热滚筒,摊铺采用专用超薄设备。
- 环保要求:减少污染,协调场地与生态环境。
五、材料技术要求
1. 沥青胶结料
- 高黏改性沥青:针入度40-70(0.1mm),软化点≥90℃,5℃延度≥40cm。
- 温拌改性沥青:针入度60-90,135℃黏度1.0-3.0 Pa·s。
- 乳化沥青:高黏型用于沥青路面(洒布量0.6-1.0 kg/m²),不粘轮型用于水泥路面(0.5-0.8 kg/m²)。
2. 集料与再生集料
- 粗集料:压碎值≤22%,针片状≤10%,磨光值≥40。
- 再生集料:分档后压碎值≤22%,砂当量≥70%,流动时间≥32s。
3. 其他材料
- 填料:矿粉或硅酸盐水泥(GB 175)。
- 添加剂:再生剂(JTG/T 5521)、温拌剂(闪点≥145℃,溶解度≥99.5%)。
- 纤维:符合JT/T 533标准。
六、配合比设计
- 设计流程: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采用马歇尔法。
- 级配范围:
- UTOD-10:4.75mm通过率20%-40%,0.075mm筛孔4%-8%。
- UTOD-5:4.75mm通过率85%-100%,0.075mm筛孔4%-8%。
- 技术指标:
- 空隙率2.5%-4.0%,稳定度≥10kN,动稳定度≥5000次/mm,渗水系数≤80mL/min。
- 最佳沥青用量:UTOD-10为5.3%-6.3%,UTOD-5为5.8%-6.8%。
七、施工工艺
1. 一般要求
- 环境温度:热拌≥10℃,温拌≥5℃;避免交叉污染,交通管制按JTG H30执行。
- 设备配置:再生拌和站(冷料仓≥8个)、摊铺机(最薄1.5cm)、双钢轮压路机(≥13t)、轮胎压路机(≥25t)。
2. 关键步骤
- 黏层施工:高黏乳化沥青加热至55-60℃,水泥路面用不粘轮乳化沥青。
- 温度控制:
- 热拌:集料加热190-200℃,出料170-185℃,摊铺≥160℃。
- 温拌:集料加热150-170℃,出料130-155℃,摊铺≥130℃。
- 拌和:干拌延长5-10s,总拌和时间延长10-20s。
- 摊铺与压实:
- 摊铺速度2-4m/min,初压(双钢轮静压)、复压(轮胎+钢轮组合)、终压(钢轮收面)。
- 碾压速度:初压1.5-3 km/h,复压3.5-8 km/h。
3. 接缝与开放交通
- 接缝紧密平整,开放交通时路表温度≤50℃。
八、质量验收
- 过程控制:
- 材料进场检验(RAP按JTG/T 5521,沥青按JTG F40)。
- 施工温度、级配、油石比、压实度(≥96%马歇尔密度)、渗水系数等检测。
- 验收标准:
- 外观无离析、油斑,构造深度、摩擦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 最终验收按JTG 5220执行,包括钻芯取样验证空隙率(<6%)和汉堡车辙试验。
附录A:施工流程图
- 展示从 原路面处理→黏层洒布→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的全流程。
该标准通过严格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控制,确保再生磨耗层的高性能与耐久性,兼顾环保效益与资源循环利用,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特殊气候与交通条件下的公路养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