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035-2025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日常照料生活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527.64 K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日常照料技术规范总结(DB15/T 1035-2025)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儿童福利机构内养育儿童的日常生活照料,涵盖卫生、饮食、睡眠、活动、安全等全流程服务。
二、主要修订内容(相比2016版)
- 结构调整:新增"安全防护"章节,删除"孤残儿童"术语,调整"排泄照料"等章节名称。
- 技术更新:
- 将"洗澡"改为"沐浴",细化沐浴操作流程(如新生儿盆浴、卧床儿童擦浴)。
- 新增"口腔清洁、理发、指(趾)甲修剪、更衣"等专项卫生要求。
- 强化安全防护(如监控设备、约束器具使用规范)和质量控制机制。
三、核心内容详述
1. 新入院儿童照料
- 流程:
- 建立档案、初步体检(体温、皮肤等),发现异常立即隔离。
- 清洁处理:沐浴、修剪指甲/头发,穿戴专用衣物。
- 用品配备:6月+儿童专用巾、盆、餐具,唇腭裂儿童用特制奶嘴。
- 交接记录:重点护理信息需书面+口头双交接。
2. 卫生照料
-
沐浴:
- 频次:夏季每日1次,冬季每周≥2次。
- 操作:
- 新生儿/婴儿:盆浴,注意耳鼻防护,脐部未脱落者防感染。
- 半自理/卧床儿童:擦浴,分步骤清洁,保护隐私。
- 自理儿童:指导防滑、调温,全程监护。
- 水温38-41℃,室温26-28℃,沐浴后观察皮肤状况。
-
口腔护理:
- 自理儿童:监督"竖刷法",定期更换牙刷。
- 半自理/不能自理儿童:辅助刷牙或棉签清洁,特殊疾病(如鹅口疮)按医嘱处理。
-
其他卫生:
- 理发:每月1次,征求儿童意见,工具消毒。
- 指甲修剪:每周1次,防误伤,误伤后消毒处理。
- 更衣:按季节/残疾情况选衣,肢体障碍儿童先穿患侧。
3. 饮食照料
-
新生儿/婴儿:
- 喂养:2-3小时/次,奶温38-40℃,奶嘴流速适宜。
- 辅食:6个月起添加,遵循由稀到稠、单一到多样原则。
-
自理/半自理儿童:
- 餐前洗手,特殊儿童使用辅助餐具(缺口杯、粗柄勺)。
-
不能自理儿童:
- 体位管理:脑瘫儿童头部垫高,吞咽困难者食物粉碎。
- 喂食技巧:小勺慢喂,防呛咳,餐后口腔清洁。
4. 其他照料
- 饮水:每日3-4次,水温45℃,餐具专用。
- 喂药:核对医嘱,固定体位防呛咳,药品避光存放。
- 排泄:
- 定时协助如厕,尿布疹及时处理。
- 婴儿纸尿裤更换流程:清洁→护臀膏→观察皮肤。
- 遗尿/便秘管理:控制睡前饮水,调整饮食结构。
5. 活动与作息
-
日间活动:
- 婴儿每日户外≥2小时,自理儿童≥1小时。
- 活动类型:散步、亲子游戏、康复训练。
-
晨间照料(6:00-8:00):
- 自理儿童自主洗漱,半自理者辅助穿衣/如厕,卧床儿童擦背/换尿布。
-
晚间照料(19:00-21:00):
- 睡前清洁(刷牙、洗脚),检查皮肤受压情况,癫痫儿童加床挡。
6. 睡眠管理
- 环境:室温夏季24-26℃,冬季19-24℃,微弱照明。
- 安全:定期巡视,纠正不良睡姿,处理夜惊/梦魇。
- 特殊需求: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使用矫正枕具。
7. 安全防护
-
环境安全:
- 居室/卫生间防跌倒设计,玩具定期消毒。
- 监控全覆盖,护理员视线不离开儿童。
-
应急处理:
- 烫伤、窒息等意外立即上报,按预案送医。
- 约束器具规范使用(如癫痫儿童床挡)。
8. 质量控制
- 服务标准:日常照料完成率100%。
- 检查机制:
- 科室负责人每日检查记录,机构负责人周抽查。
- 不合格项限期整改,确保服务合规。
四、技术亮点
- 精细化分类照料:区分新生儿、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儿童,制定差异化流程。
- 安全防控体系:从环境设计、监控设备到应急处理,形成闭环管理。
- 康复融合:在沐浴、饮食等环节融入康复辅助器具(如坐姿矫正椅)。
- 数据驱动:质量控制量化指标(如户外活动时长)确保服务可追溯。
注:本标准自2025年实施,替代DB15/T 1035-2016,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所有儿童福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