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JJF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陕) 134-2025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校准规范

  • 文件大小:427.41 KB
  • 标准类型:计量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08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a

  陕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陕)134-2025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Wheat Hardness Index Tester

  -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

  2025-05-14发布2025-11-14实施

  局发布

  JJF(陕)134-2025

  归口单位: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汉中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

  本规范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Wheat Hardness Index Tester

  JJF (陕)134-2025

  JJF(陕)134-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唐锐(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龚乐(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李崇勇(汉中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

  参加起草人:

  李炎玺(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刘宁(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王小乐(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罗晓燕(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JJF(陕)134-2025

  I

  目录

  引言.........................................................................................................................................(Ⅱ)

  1 范围.......................................................................................................................................(1)

  2 引用文件...............................................................................................................................(1)

  3 术语.......................................................................................................................................(1)

  3.1 小麦硬度.............................................................................................................................(1)

  3.2 小麦硬度指数.....................................................................................................................(1)

  3.3 变异系数.............................................................................................................................(1)

  4 概述.......................................................................................................................................(1)

  5 计量特性...............................................................................................................................(2)

  5.1 称量系统的示值误差、重复性.........................................................................................(2)

  5.2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最大允许误差.....................................................................................(2)

  5.3 变异系数(重复性) .........................................................................................................(2)

  5.4 硬度仪定时时间最大允许误差.........................................................................................(2)

  6 校准条件...............................................................................................................................(2)

  6.1 环境条件.............................................................................................................................(2)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3)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

  7.1 校准前准备.........................................................................................................................(3)

  7.2 校准项目.............................................................................................................................(3)

  7.3 校准方法.............................................................................................................................(3)

  8 校准结果表达........................................................................................................................(5)

  8.1 校准结果处理.....................................................................................................................(5)

  8.2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5)

  9 复校时间间隔........................................................................................................................(5)

  附录A 小麦校准用样品的制备方法...................................................................................................(6)

  附录B 小麦校准用样品含水率的测定方法......................................................................................(7)

  附录C 小麦校准用样品硬度的测定方法..........................................................................................(9)

  附录D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11)

  附录E 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 (13)

  附录F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5)

  JJF(陕)134-2025

  II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

  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基础性系列规范文件

  进行制定。

  本规范有关校准方法、术语及计量特性等主要参考了JJG 891-2019《电容法和电阻

  法谷物水分测定仪》、JJG 1036-2022《电子天平》、GB 1351-2023《小麦》、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21304-2007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

  LS/T 3704-2007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LS/T 1215-2008 《小

  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检定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陕)134-2025

  1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以下简称硬度仪)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G 891—2019 电容法和电阻法谷物水分测定仪

  JJG 1036—2022 电子天平

  GB 1351—2023 小麦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21304—2007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

  LS/T 1215—2008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检定技术规范

  LS/T 3704—2007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3.1 小麦硬度wheat hardness[LS/T 3704—2007 3.1]

  小麦籽粒抵抗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破碎的能力。

  3.2 小麦硬度指数wheat hardness index [LS/T 3704—2007 3.2]

  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质量占总样品质量的百分数,用

  HI 表示。硬度指数越大,表明小麦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麦硬度越低。

  3.3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变异程度的相对统计量,用于比较平均数不同

  的两个或多个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是标准差与其平均值之比。

  4 概述

  硬度仪利用电机驱动设置于转子外表面的磨刀,磨刀与外刀盘对样品产生剪切和撞

  击粉碎作用,使样品粉碎。同时,高速旋转的转子刀片在粉碎室里产生一离心气流场,

  粉碎后的粉粒在气流场与转子及自身的离心撞击作用下,通过筛网进入接料斗中。在一

  JJF(陕)134-2025

  2

  定的粉碎时间内,不同硬度的小麦穿过筛网的粉粒质量是不同的,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

  质量占总样品质量的百分数表征小麦的硬度。硬度不同的小麦具有不同的抗机械粉碎能

  力,在粉碎时,粒质较硬的小麦不易被粉碎成粉状,粒质较软的小麦易被粉碎成粉状。

  硬度仪由主机、称量及数据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由料斗、粉碎系统、电

  机、电器及控制系统等组成。称量及数据处理系统由称量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及打印系

  统三部分组成。硬度仪组成如图1 所示。

  图1 硬度仪组成示意图

  5 计量特性

  5.1 称量系统的示值误差、重复性

  5.1.1 称量系统的示值误差:

  0g≤m≤50g 示值误差:±0.05g;

  50g

  5.1.2 称量系统的重复性误差:±0.10g。

  5.2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最大允许误差:±1.5%。

  5.3 变异系数(重复性):≤2.4%。

  5.4 硬度仪定时时间最大允许误差:±0.5s。

  注:以上技术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定,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5)℃。

  相对湿度:≤70%。

  实验室洁净、干燥、无腐蚀性气体,避免阳光直射,仪器周围环境安静无振动、无

  电磁

  称量及数据

  处理系统

  主机

  电器及控制系统

  电机

  粉碎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料斗

  打印系统

  称量系统

  JJF(陕)134-2025

  3

  干扰。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标准器及其配套设备可参照表1 选择。

  表1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

  1 电子天平最大秤量满足实验要求,实际分度值不大于0.1mg

  2 电热恒温干燥箱

  在105℃时,温度偏差不超过±1℃,温度波动不超

  过±0.5℃,温度均匀度不超过2℃

  3 小麦校准用样品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4 F1 等级砝码测量范围:200g ~10mg

  5 电子秒表分辨力不小于0.1s

  注: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技术要求的测量仪器。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 校准前准备

  校准前应检查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均应紧固良好;电源线、信号电缆等插、

  接头与插座紧密配合;仪器各按键、开关能正常工作,无松动;按照说明书要求拧开硬

  度仪的密封盖,用毛刷把硬度仪的磨腔清理干净,不能有小麦残存物,同时把筛网清理

  干净,通电后预热30 分钟应能正常工作;硬度仪空运转情况下运转平稳,无异常声响;

  急停按钮正常。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与出厂日期等。

  7.2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2。

  表2 校准项目一览表

  7.3 校准方法

  序号校准项目

  1 称量系统示值误差、重复性

  2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

  3 小麦硬度指数变异系数(重复性)

  4 硬度仪定时时间示值误差

  JJF(陕)134-2025

  4

  7.3.1 称量系统示值误差、重复性

  7.3.1.1 称量系统示值误差

  在称量范围内均匀选取至少6 个测量点0.10g、0.20g、20.00g、50.00g、100.00g、

  200.00g,对硬度仪称量系统的示值误差进行测量,示值误差按公式(1)计算,其结果

  应符合5.1.1 的要求。

  E  I  L (1)

  式中:

  E——示值误差, g;

  I——称量系统的示值, g;

  L——载荷质量值, g。

  7.3.1.2 称量系统重复性

  试验载荷选取100g 单个砝码,每次测量之前应将称量系统示值置零,重复测量6

  次,重复性按公式(2)计算:其结果应符合5.1.2 的要求。

  max min E I L rep   (2)

  式中:

  rep E ——称量系统重复性误差, g;

  max I ——加载时称量系统示值误差的最大值, g;

  min L ——加载时称量系统示值误差的最小值, g。

  7.3.2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

  按照附录A、B、C 制备小麦校准用样品。

  将小麦校准用样品提前24h 放入实验室,用硬度仪称量6 份(25±0.01)g 的小麦

  校准用样品,分别进行测量。示值误差按公式(3)计算,其结果应符合5.2 的要求。

    xx (3)

  式中:

  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

  x ——6 份小麦校准用样品的硬度指数测量平均值,%;

  x ——小麦校准用样品的硬度指数标准值,%。

  7.3.3 小麦硬度指数变异系数(重复性)

  JJF(陕)134-2025

  5

  变异系数按公式(4)计算,其结果应符合5.3 的要求。

  max min 100%

  

  

  x

   x x (4)

  式中:

  x ——6 份小麦校准用样品的硬度指数测量平均值,%;

  max x ——6 份小麦校准用样品的硬度指数测量值中的最大值,%;

  min x ——6 份小麦校准用样品的硬度指数测量值中的最小值,%。

  7.3.4 硬度仪定时时间示值误差

  硬度仪定时时间为50s,测量工作开始时,用秒表计时,示值误差按公式(5)计算,

  其结果应符合5.4 的要求。

  t  t  t (5)

  式中:

  t——硬度仪定时时间示值误差, s;

  t ——硬度仪定时时间3 次测量平均值, s;

  t ——硬度仪定时时间, s。

  8 校准结果表达

  8.1 校准结果处理

  经校准的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符合JJF 1071—2010 中

  5.12 的要求,并给出各校准项目名称和测量结果以及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原始记录(推

  荐)格式见附录D,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参考)格式见附录E。

  8.2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按JJF 1059.1-2012 的要求评定,校准结

  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F。

  9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12 个月。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

  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JJF(陕)134-2025

  6

  附录A

  小麦校准用样品的制备方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小麦样品的制备。

  2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70%。

  3 主要设备

  a)天平:最大秤量满足实验要求,实际分度值不大于0.01g。

  b)冷藏箱。

  4 制备方法

  a)扦样与分样:按GB 5491 执行。

  b)对所选样品,进行一次净化和挑选,确保试验样品颗粒饱满、无霉变、虫蛀、灰

  尘和杂质和破碎粒,每种样品在精选后的质量应满足实验要求。

  c)将精选出的样品摊铺于托盘中,上面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纸,在实验室中放置足够

  长时间,使样品中的水分与实验室环境条件达到平衡。

  d)然后将样品放入较大的塑料容器中,盖紧后摇晃样品使其混合均匀。用水分仪对

  样品自然含水率进行粗测,然后用附录B 的方法精确测定其含水率0 M 。0 M 一般处于

  主要水分范围之内,故原始样品可直接作为一个水分测点使用。将以上样品均匀分成4

  份放入密封袋中备用。

  5 样品贮存

  样品放置于密封袋中,密封整体置于5℃的冷藏箱中贮存。

  JJF(陕)134-2025

  7

  附录B

  小麦校准用样品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小麦校准用样品含水率的定值。

  2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70%。

  3 主要设备

  a) 天平:最大秤量满足实验要求,实际分度值不大于0.1mg。

  b) 电热恒温干燥箱:在105℃时,温度偏差不超过±1℃,温度波动度不超过±

  0.5℃,温度均匀度不超过2℃。

  c) 实验筛:网孔基本尺寸 =1.0mm。

  d) 实验室用粉碎机。

  e) 干燥皿:内附有效干燥剂。

  f) 铝盒:带密封盖。

  4 测定方法

  a) 铝盒称重

  取足够数量的空铝盒,清洗烘干后,放置于干燥皿中备用,干燥剂与铝盒不能直接

  接触。从干燥皿中取出2 个洁净空铝盒,用干燥洁净空气吹扫其内外表面,将盒盖取下

  后和盒体一起放置于洁净搪瓷托盘中,然后放在105℃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1h,取出后

  立即趁热盖上盒盖,再放入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然后再烘

  30min 后再称重,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1mg,即为恒重,于是得到铝盒质量

  i m0 ( i =1,2)。如果铝盒为多次重复使用的,则第二次及以后使用时,铝盒从干燥皿中

  取出后先称重,只要称得质量与前次质量之差不超过1mg 就无须烘干,直接以此质量为

  铝盒质量。

  b) 样品称重和烘干

  将待测小麦样品用粉碎机粉碎(粉碎细度通过1mm 试验筛的不少于90%)。在已粉

  碎的样品中取出2 份3g 左右的小样,分别放入2 个已知质量的空铝盒中,均匀摊铺于

  盒底,盖紧盒盖,并立即称出各自的质量i m1 ( i =1,2)。

  JJF(陕)134-2025

  8

  将已称质量的2 个样品的盒盖拧下,与样品盒均匀放置于搪瓷托盘中,再将该托盘

  放置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电热恒温干燥箱内温度调定在105℃,样品烘3h(不包括电

  热恒温干燥箱升温时间)后取出样品盒并盖紧,将其放入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记录其烘干质量后再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1h 取出冷却后称重一次,直至前后两

  次质量差不超过4mg 为止(累计烘干时间一般为5h 以上),得到2 个样品烘干后质量

  i m2 ( i =1,2)。如果后一次称重质量高于前一次称重质量,以前一次为准。

  5 样品含水率计算

  样品含水率si M ( i =1,2)按公式(1)计算:

  100%

  1 0

  1 2 

  

  

  

  i i

  i i

  Si m m

  M m m (1)

  式中:

  Si M ——样品含水率,%;

  i m1 ——烘干前样品与铝盒的总质量,g;

  i m2 ——烘干后样品与铝盒的总质量,g;

  i m0 ——铝盒质量,g。

  6 样品水分的定值

  按照4 测定方法对小麦样品烘干后,分别得到同一份小麦样品的两份式样的含

  水率S1 M 、S 2 M ,如果这两份式样的含水率之差超过0.2%,则该检定点的试验结果

  无效,应重新试验,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取其算术平均值S M (精确至0.1%)作为该

  检定点的样品实际含水率,按公式(2)计算:

  ( ) / 2 s s1 s2 M  M M (2)

  JJF(陕)134-2025

  9

  附录C

  小麦校准用样品硬度指数的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小麦校准用样品硬度指数的测定。

  2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70%。

  3 主要设备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

  4 测定前准备

  a) 准备好小麦校准用样品(按附录A 制备)

  b) 水分测定

  按附录B 的方法测定小麦校准用样品水分,并将测定值输入仪器称量计算系统中。

  5 样品硬度指数值测定

  a) 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预热30 分钟,将仪器粉碎系统、接料斗、筛网系统等清

  扫干净备用。

  b) 秤量(25±0.01)g 小麦,打开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端盖,将粉碎系统转子的一

  个型腔(两刀之间的凹部)向上对准进料口,关闭并锁好端盖。

  c) 打开进料斗盖,将称取好的样品全部倒入进料斗中,关闭进料斗盖。

  d) 开启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样品粉碎50s 后,自动停机。

  e) 待仪器停稳后打开端盖,小心将接料斗、筛网系统一起取出,将筛网上的留存

  物清扫干净。清扫中要防止筛网系统与接料斗分离,以免筛网上的留存物掉入接料斗中

  和(或)接料斗中的物质撒出。

  f) 连同接料斗、筛网系统一起称量筛下物,扣除接料斗、筛网系统质量后得到筛

  下物质量1 m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自动计算出小麦硬度指数HI。

  6 样品硬度指数HI 的定值

  按公式(1)计算:

  (12 ) (25 )

  25

  100 100 1 1 2 HI  m  k  w k  t (1)

  JJF(陕)134-2025

  10

  式中:

  HI——样品校正至水分12%,环境温度25℃时的硬度指数;

  1 m ——粉碎后通过筛网的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w ——样品的水分含量,%;

  t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 k ——水分校正系数,1/%, 1 m <10 时, 1 k =0.8;10≤ 1 m <12.5 时, 1 k =1.0;

  1 m ≥12.5 时, 1 k =1.6;

  2 k ——温度校正系数,1/℃, 1 m <7 时, 2 k =0.03;7≤ 1 m <10 时, 2 k =0.07;

  1 m≥10 时, 2 k = 0.12。

  注: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两次测定结果之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1.5%时,以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

  为样品的硬度指数;如果两次测定结果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5%时,应重新测定。

  JJF(陕)134-2025

  11

  附录D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

  记录编号:

  被校仪器信息

  委托单位

  型号规格出厂编号

  生产厂家

  校准地点及环境条件

  校准地点

  温度

  (℃)

  相对湿度(%)

  校准使用的计量标准

  名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

  大允许误差

  计量标准证书编号有效期至

  校准使用的标准器

  名称测量范围出厂编号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证书编号有效期至

  校准依据

  1.校准前准备:

  2.称量系统示值误差、重复性

  示值误差

  载荷/g 0.10 0.20 20.00 50.00 100.00 200.00

  示值/g

  误差/g

  最大允许误差/g

  重复性

  标准值/g 100.00

  测量次数1 2 3 4 5 6

  示值/g

  误差/g

  重复性误差/g

  最大允许误差/g

  JJF(陕)134-2025

  12

  3.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小麦硬度指数变异系数(重复性)

  测得值/%

  校准次数1 2 3 4 5 6 平均值

  测得值

  /%

  标准值/%

  示值误差/%

  变异系数(重复性)/%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

  扩展不确定度/%

  4.硬度仪定时时间

  测得值/s

  校准次数1 2 3 平均值

  测得值/s

  示值误差/s

  校准员: 核验员:

  校准日期: 年月日

  JJF(陕)134-2025

  13

  附录E

  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

  D.1 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送校单位的名称;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

  日期;

  h) 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 校准环境的描述;

  l) 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o)校准结果仅对校准对象有效的声明;

  p)未经校准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

  JJF(陕)134-2025

  14

  E.2 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证书编号:XXXX-XXXX

  校准结果

  1. 校准前准备:

  2. 校准项目及结果:

  校准项目校准结果

  称量系统

  示值误差(g)

  重复性误差(g)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

  小麦硬度指数变异系数(重复性)(%)

  硬度仪定时时间(s)

  3.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

  以下空白

  JJF(陕)134-2025

  15

  附录F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1 测量模型

   xx

  式中:

  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

  x ——6 份小麦校准用样品的硬度指数测量平均值,%;

  x ——小麦校准用样品的硬度指数标准值,%。

  1.2 不确定度来源

  (1)小麦硬度指数测量重复性引人的不确定度;

  (2)小麦校准用样品硬度指数标准值引入的不确定度;

  (3)硬度仪秤量系统引入的不确定度;

  1.3 标准不确定评定

  1.3.1 小麦硬度指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1 u

  对小麦校准用样品连续测量10 次,测得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小麦校准用样品测量数据

  次数1 2 3 4 5 6 7 8 9 1 0

  测量值

  (%)

  65.3 65.0 64.5 65.2 64.9 64.7 65.0 65.1 64.9 65.2

  则: 1 65.0%

  1

    

  

  n

  i

  i x

  n

  x

  计算实验标准偏差s 为:

  0.24 %

  1

  ( )

  1

  2

  

  

  

  

  

  n

  x x

  s

  n

  i

  i

  在实际测量中,取6 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得值,则:

  0.10%

  6

  0.24%

  1 u  

  1.3.2 小麦校准用样品标准值引入的不确定度2 u

  JJF(陕)134-2025

  16

  小麦校准用样品标准值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水分测定过程中天平称量引入的不

  确定度。天平经检定合格,其最大允许误差为±0.0005g,取其半宽区间0.0005g,按

  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 3,按规程要求取试样3g,得标准不确定度为:

  2 u = 100% 0.01%

  3 3

  0.0005  

  

  1.3.3 称量系统引入的不确定度3 u

  根据规范要求,称量系统中电子天平的分度值为0.01g,称取标样的重量约为25g,

  则其相对误差为:0.01g/25g=0.04%,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近似地估计为

  矩形分布,矩形分布k 取3 ,则称量系统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0.02%

  3

  0.04%

  3   

  k

  u a

  1.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见表2。

  表2 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i u 来源标准不确定度/%

  1 u 测量重复性0.10

  2 u 小麦硬度指数校准用样品0.01

  3 u 称量系统0.02

  1.5 合成不确定度

  2 0.10%

  3

  2

  2

  2

  1 u  u  u  u  c

  1.6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则小麦硬度指数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  20.10%  0.20% c U ku

  JJF( 陕)134-2025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