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JJF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陕) 136-2025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 文件大小:1.32 MB
  • 标准类型:计量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08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陕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陕)136-2025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ini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2025-05-14发布2025-11-14实施

  归口单位: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西安西自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咸阳市计量测试所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

  作业公司

  陕西银河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规范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in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JJF(陕)136-2025

  JJF(陕)136-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赵平(西安西自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史艳维(西安西自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李萌(咸阳市计量测试所)

  参加起草人:

  高勇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

  术作业公司)

  张中华(陕西银河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马妮(西安西自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胡浩(西安西自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JJF(陕)136-2025

  I

  目录

  引言........................................................................................................................................ (Ⅱ)

  1 范围.......................................................................................................................................(1)

  2 引用文件...............................................................................................................................(1)

  3 术语.......................................................................................................................................(1)

  4 概述.......................................................................................................................................(1)

  5 计量特性...............................................................................................................................(2)

  5.1 温度示值误差.....................................................................................................................(2)

  5.2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2)

  5.3 温度信号传输误差.............................................................................................................(2)

  5.4 相对湿度信号传输误差.....................................................................................................(2)

  6 校准条件...............................................................................................................................(2)

  6.1 环境条件.............................................................................................................................(2)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2)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

  7.1 校准前准备.........................................................................................................................(3)

  7.2 温度示值误差.....................................................................................................................(3)

  7.3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3)

  7.4 温度信号传输误差.............................................................................................................(4)

  7.5 相对湿度信号传输误差.....................................................................................................(5)

  7.6 绝缘电阻.............................................................................................................................(6)

  8 校准结果表达........................................................................................................................(6)

  8.1 校准结果处理.....................................................................................................................(6)

  8.2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6)

  9 复校时间间隔........................................................................................................................(6)

  附录A 矿用温湿度度传感器校准记录(推荐)格式............................................................(7)

  附录B 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参考)格式............................................................................(9)

  附录C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11)

  JJF(陕)136-2025

  II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

  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基础性系列规

  范文件进行制定。

  本规范校准方法及计量特性等参考了JJG 205-2005 《机械式温湿度计》、

  JJF1076-2020《数字式温湿度计校准规范》、MT/T 381-2007《煤矿用温度传感器通用

  技术条件》等相关技术文件。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陕)136-2025

  1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温度测量范围为(0~50)℃、相对湿度测量范围为(10~90) % 的矿

  用温湿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

  JJG 205-2005 机械式温湿度计

  JJF 1076-2020 数字式温湿度计校准规范

  MT/T 381-2007 煤矿用温度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信号传输误差signal transmission error

  传感器的显示值与经电缆远距离传输后输出电信号换算为温度、湿度值或终端显示

  的差值。

  4 概述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广泛用于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防护,监测数值准确直接关乎煤

  矿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通常由感温、感湿元件将温湿度参量转换为电信号,经信

  号处理电路处理后,由仪器显示器直接显示温湿度值,同时信号经传输线路输出

  至远程控制室显示。传感器工作示意见图1。

  传感器通常感温元件、感湿元件、测量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显示器及信号传

  输线路等构成。

  图1 传感器工作示意图

  感温元件

  感湿元件

  测量电路信号处理显示器

  信号传输远程控制室

  JJF(陕)136-2025

  2

  5 计量特性

  5.1 温度示值误差:不超过±2.5%FS;

  5.2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不超过±8%(20℃);

  5.3 温度信号传输误差:不超过±2.5%FS(数字信号传输误差不做要求);

  5.4 相对湿度信号传输误差:不超过±2.5%FS(数字信号传输误差不做要求);

  5.5 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

  注:以上技术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定,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1.1 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10~85)%。

  6.1.2 传感器周围应无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外磁场干扰。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1。

  表1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用途

  1 精密露点仪

  露点温度测量范围:(-20~20)℃,±0.2℃,具有

  相对湿度显示功能;

  温度测量范围:(0~50) ℃,±0.1℃。

  相对湿度的测量标准。

  2 数字式温度计

  测量范围为(-20~+100)℃;最大允许误差

  为±0.05 ℃。

  温度的测量标准。

  3 温湿度箱

  温度范围: (0~50) ℃;

  温度均匀性:0.3℃ ,温度波动度: ±0.2℃;

  湿度范围: (10~90) %RH;

  湿度均匀性:1.0%RH (20℃时) ;湿度波动度:

  ±0.8%RH (20℃时) 。

  提供温湿度场。

  4 直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DC (0~30) V,稳定电压设置值示值

  误差不超过±10%。

  传感器的直流供电电

  源

  5 数字万用表±0.1mA。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测

  量标准

  6 频率计测量范围:(0~3000) Hz;±4Hz。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测

  量标准

  7 2km 仿真电路

  直流电阻:≤12.8 Ω/km;分布电容:≤0.06 μF/km;

  分布电感:≤0.8 mH/km。

  模拟电路的传输距离。

  8 绝缘电阻表

  (兆欧表)

  500V,10 级

  测量传感器的绝缘电

  阻

  注:允许使用满足要求的其他测量标准器具。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JJF(陕)136-2025

  3

  7.1 校准前准备

  检查传感器外壳明显处应设有“Ex”防爆标志、“MA”煤矿用安全标志。

  将数字温度计、精密露点仪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放入温湿度箱的中心位置,同时将

  被校准的传感器放入温湿度箱的有效空间内,传感器输出部分通过2km 仿真电路与数字

  万用表或频率计连接(频率信号输出时,如说明书有要求,按照说明书要求连接负载

  电阻)。传感器校准连接示意图如图2 所示。

  图2 传感器校准连接示意图

  7.2 温度示值误差

  将温湿度箱的温度校准点设为10℃、20℃、30℃与40℃,一般由低温到高温。

  当温湿度箱的温度达到校准温度点并稳定30min 后,每隔2min 左右记录数字式温

  度计的温度值和被校准传感器的温度显示值,共记录3 组数据。取平均值按照式(1)

  计算示值误差:

  Δ� = �−��

  � × 100% (1)

  式中:

  t——传感器的温度示值误差,%FS;

  t ——传感器温度显示值的平均值,℃;

  s t ——数字式温度计三次读数平均值,℃;

  R——传感器温度量程。

  7.3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相对湿度校准点为20℃下20%、40%、60%、80%,一般由低湿到高湿逐点校

  准,也可根据客户需求增加校准点。当温湿度箱的相对湿度达到校准相对湿度点

  精密露点仪

  数字式温度计

  被校准传感器

  直流稳压电源

  2km 仿真电路频率计或数字万用表

  温湿度检定箱

  JJF(陕)136-2025

  4

  并稳定10 min 后,每隔2min 左右记录数字温度计的温度值、精密露点仪的相对湿

  度值和被校准传感器的温度、相对湿度显示值,共记录3 组数据。取平均值按照式(2)

  计算示值误差:

  w  w  ws (2)

  式中:

  w——传感器的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w ——传感器相对湿度显示值的平均值,%;

  s w ——精密露点仪的相对湿度值,%;

  然后做下一个校准点,至所有的校准点测试结束。

  注:如果客户需要在其他的温度条件下校准传感器,可以参照上述步骤进行。

  7.4 温度信号传输误差

  温度信号传输误差的校准与温度示值误差同时进行,用直流稳压电源按传感

  器说明书规定电压为其供电,然后读取各温度校准点的电流或频率示值,待读数稳

  定后,记录传感器的示值ti 。同时测量并读取对应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Si ,每点

  读取3 次,计算出各校准点示值平均值和输出信号平均值,按式(3)将输出信号平

  均值换算成温度值,按式(4)计算仪器的信号传输误差。

    i min min

  max min

  max min

  i s s T

  S S

  T T

  T    

  

  

   

  

  

  

   (3)

  式中:

  Ti ——传感器输出信号平均值对应的温度示值,℃;

  S i ——传感器输出信号平均值,mA(Hz);

  Smax ——传感器测量上限对应的信号标称值,mA(Hz);

  Smi n ——传感器测量下限对应的信号标称值,mA(Hz);

  Tmax ——传感器测量温度上限值,℃;

  Tmin ——传感器测量温度下限值,℃;

  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误差为:

  JJF(陕)136-2025

  5

  Δ�' = ��−�

  � × 100% (4)

  式中:Δ�'——传感器的温度信号传输误差,%FS;

  Ti——传感器输出信号平均值对应的温度值,℃;

  t ——传感器的温度示值平均值,℃。

  A——传感器温度量程。

  7.5 相对湿度信号传输误差

  相对湿度信号传输误差的校准与相对湿度示值误差同时进行,用直流稳压电

  源按传感器说明书规定电压为其供电,然后读取各相对湿度校准点的电流或频率示

  值,待读数稳定后,记录传感器的示值wi 。同时测量并读取对应传感器输出的电

  信号Si ,每点读取3 次,计算出各校准点示值平均值和输出信号平均值,按式(5)

  将输出信号平均值换算成相对湿度值,按式(6)计算仪器的信号传输误差。

   i min  min

  max min

  max min

  i S S H

  S S

  H H

  H    

  

  

   

  

  

  

   (5)

  式中:

  Hi ——传感器输出信号平均值对应的相对湿度示值,%;

  S i ——传感器输出信号平均值,mA(Hz);

  Smax ——传感器测量上限对应的信号标称值,mA(Hz);

  Smi n ——传感器测量下限对应的信号标称值,mA(Hz);

  Hmax ——传感器测量相对湿度上限值,%;

  Hmin ——传感器测量相对湿度下限值,%。

  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误差为:

  Δ�' = ��−�

  � × 100% (6)

  式中:Δ�'——传感器的相对湿度信号传输误差,%FS;

  i H ——传感器输出信号平均值对应的相对湿度值,%;

  w ——传感器相对湿度的示值平均值,%,

  JJF(陕)136-2025

  6

  R——传感器相对湿度量程。

  7.6 绝缘电阻

  用绝缘电阻表(兆欧表)分别测量其电源正极、负极、信号输出端与其外壳之间的

  绝缘电阻,取其最小值为传感器的绝缘电阻值。

  8 校准结果表达

  8.1 校准结果处理

  经校准的传感器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符合JJF 1071—2010中5.12的要求,并

  给出各校准项目名称和测量结果以及测量不确定度。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见附录

  A,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参考)格式见附录B。

  8.2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传感器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按JJF 1059.1的要求评定,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见附录C。

  9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矿用温湿度传感器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12 个月。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

  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JJF(陕)136-2025

  7

  附录A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校准记录(参考)格式

  第1 页共2 页

  委托单位证书编号

  器具名称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出厂编号

  测量范围输出范围

  校准地点校准环境温度: ℃ 相对湿度: %

  校准依据

  校准用标准器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证书编号有效期至

  校准结果

  1.校准前检查:

  2.温度示值误差与信号传输误差

  温度校

  准点

  /℃

  标准器/℃ 仪器显示值换算成

  温度值

  /℃

  示值误

  差/%FS

  信号传

  输误差

  /%FS

  U(k=2)/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JJF(陕)136-2025

  8

  第2 页共2 页

  3.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与信号传输误差

  相对湿度

  校准点

  /%

  标准器/% 仪器显示值换算成

  相对湿

  度值/%

  示值误

  差/%

  传输误

  差/%FS

  U(k=2)/

  %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示值

  (%) /

  输出信号

  ( )

  4.绝缘电阻

  正极-外壳负极-外壳信号输出端-外壳最小值

  校准员: 核验员: 校准日期: 年月日

  JJF(陕)136-2025

  9

  附录B

  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参考)格式

  B.1 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送校单位的名称;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

  日期;

  h) 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 校准环境的描述;

  l) 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o)校准结果仅对校准对象有效的声明;

  p)未经校准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

  JJF(陕)136-2025

  10

  B.2 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证书编号:XXXX-XXXX

  校准结果

  1. 温度示值误差与信号传输误差

  校准点/℃ 示值误差/%FS 信号传输误差/%FS 温度示值误差的不

  确定度/℃(k=2)

  2.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与信号传输误差

  校准点/% 示值误差/% 信号传输误差/%FS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的不确定度/%(k=2)

  3.绝缘电阻: MΩ

  注: 1、本证书校准结果仅对该计量器具有效;

  2、本证书封面未加盖校准专用章无效;

  3、未经本校准实验室书面授权,不得部分复制本证书。

  以下空白

  JJF(陕)136-2025

  11

  附录C

  矿用温湿度传感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

  C.1 概述

  C.1.1 校准依据:JJF(陕)136-2025《矿用温湿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C.1.2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10~85)%。

  C.1.3 测量标准:精密露点仪,露点温度测量范围:(-20~20)℃,±0.2℃;温度测量范

  围(0~50)℃,±0.1℃;数字式温度计,测量范围(-20~100)℃,±0.05℃。

  C.1.4 被校对象:温度范围(0~50)℃,相对湿度范围(10~90)%的矿用温湿度传感器。

  C.1.5 测量方法:依据本规范7.2 和7.3 方法进行测量,将数字式温度计、精密露点仪的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放入温湿度箱的中心位置,同时将被校准的传感器放入温湿度箱的有

  效空间内。设置温湿度箱的温度、湿度值,当温度、湿度到校准点并稳定10 min 后每

  隔2min 记录数字式温度计、精密露点仪和被校传感器的温湿度显示值,共记录3 组数

  据并计算示值平均值。传感器示值平均值与数字式温度计、精密露点仪标准值之差为被

  校仪器的温度/湿度示值误差。

  C.2 测量模型

  C.2.1 测量模型公式

  C.2.1 测量模型公式

  温度示值误差:

  Δ� =

  � − �s

  �

  × 100%

  式中:

  Δ�——传感器的温度示值误差,%FS;

  �——传感器温度显示值的平均值,℃;

  �s——数字式温度计三次读数平均值,℃;

  �——传感器温度量程,℃。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Δ� = � − �s

  式中:

  Δ�——传感器的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JJF(陕)136-2025

  12

  �——传感器相对湿度显示值的平均值,%;

  �s——精密露点仪的相对湿度平均值,%。

  C.2.2 灵敏系数

  温度: �1 = �Δ�

  �� = 1

  � �2 = �Δ�

  ���

  =− 1

  �

  相对湿度:�1 = �Δ�

  �� = 1 �2 = ��

  ���

  =− 1

  C.2.3 不确定度主要来源

  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包括:被校温湿度传感器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标准器数字温度计、精密露点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温湿度箱温湿度波动度及均

  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等。

  C.3 温度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C.3.1 被校温湿度传感器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的评定

  对温度校准点20 ℃重复测量3 次,得到测量数据为20.1 ℃、20.3 ℃、20.2 ℃,采

  用极差法计算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

  �

  �

  = 0.12 ℃

  实际测量时是以3 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所以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为:

  �1 = � � =

  �

  3

  = 0.07 ℃

  C.3.2 标准器数字式温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的评定

  数字式温度计在20℃时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5 ℃,区间半宽为0.05 ℃,假设为均

  匀分布,� = 3,则

  �2 =

  �

  �

  =

  0.05 ℃

  3

  = 0.03 ℃

  C.3.3 温湿度箱温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3的评定

  温湿度箱的温度波动度为±0.2 ℃,区间半宽为0.2 ℃,假设为均匀分布,� = 3,

  由温湿度箱温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3为

  �3 =

  �

  �

  =

  0.2 ℃

  3

  = 0.12 ℃

  C.3.4 温湿度箱温度均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的评定

  JJF(陕)136-2025

  13

  温湿度箱的温度均匀度一般不大于0.3 ℃,区间半宽为0.15 ℃,假设为均匀分布,

  � = 3,由温湿度箱温度均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为

  �4 =

  �

  �

  =

  0.15 ℃

  3

  = 0.09 ℃

  C.4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C.4.1 被校温湿度传感器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的评定

  对相对湿度校准点60 % (20 ℃)重复测量3 次,得到测量数据为59.5 %、59.7 %、

  59.9 %,采用极差法计算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

  �

  �

  = 0.24 %

  实际测量时是以3 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所以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为:

  �1 = � � =

  �

  3

  = 0.14 %

  C.4.2 标准器精密露点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的评定

  经查精密露点仪溯源证书可知,在相对湿度60 % (20 ℃)时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1.0 %,k=2,则

  �2 =

  �

  �

  =

  1.0 %

  2

  = 0.5 %

  C.4.3 温湿度箱相对湿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3的评定

  温湿度箱的相对湿度波动度为±0.8 %,区间半宽为0.8 %,假设为均匀分布,� = 3,

  由温湿度箱相对湿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3为

  �3 =

  �

  �

  =

  0.8 %

  3

  = 0.46 %

  C.4.4 温湿度箱相对湿度均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的评定

  温湿度箱的相对湿度均匀度一般不大于1.0 %,区间半宽为0.5 %,假设为均匀分布,

  � = 3,由温湿度箱相对湿度均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为

  �4 =

  �

  �

  =

  0.5 %

  3

  = 0.29 %

  C.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C.5.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3、表4。

  JJF(陕)136-2025

  14

  表3 传感器温度参数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

  �1 被校重复性引入0.07

  �2 数字式温度计示值误差引入0.03

  �3 温湿度箱温度波动度引入0.12

  �4 温湿度箱温度均匀度引入0.09

  表4 传感器相对湿度参数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

  �1 被校重复性引入0.14

  �2 精密露点仪测量不确定度引入0.5

  �3 温湿度箱湿度波动度引入0.46

  �4 温湿度箱湿度均匀度引入0.29

  C.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温度:�� = �1

  2 ·�1

  2 + �2

  2 ·�2

  2 + �2

  2 ·�3

  2 + �2

  2 ·�4

  2 = 0.17 ℃

  相对湿度:�� = �1

  2 ·�1

  2 + �2

  2 ·�2

  2 + �2

  2 ·�3

  2 + �2

  2 ·�4

  2 = 0.75 %

  C.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

  温度:� = �·�� = 0.3 ℃

  相对湿度:� = �·�� = 1.5 %

  JJF( 陕)136 -2025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